电脑病毒40年

2011-10-14 18:14:19 来源:华军数据恢复 作者:网站管理员 阅读:

病毒、蠕虫、木马这类恶意软件几乎是与第一批网络计算机一同出现的。2011年是人类所知的第一个电脑病毒出现的40周年。该病毒是一次实验的结果,虽然没有造成破坏,却预示了这类软件将会带来怎样的风险。下文将要地列举了计算机恶意软件发展史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病毒:

1971年:爬行者(Creeper)

  这是人类所知的第一个病毒类程序,编写者是马萨诸塞州剑桥市(Cambridge)一个企业的员工,此人曾参与了互联网前身“阿帕网”(Arpanet)的搭建工作。该程序的出现要归因于实验室的一次测试,测试的目的是要了解是否能创造出一种可自我复制的软件。

1982年:Elk Cloner

  这是流传到实验室之外的首个能够自我传播的程序,由一名高中生编写。该程序通过软盘在老式苹果II(Apple II)型电脑上传播,受感染的电脑屏幕会显示一首短诗。

1983年:病毒(Virus)

  “Virus”(病毒)一词是研究人员弗莱德·科恩(Fred Cohen)杜撰出来的。当时他还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攻读博士学位。所谓“病毒”就是一种可以自我复制的程序。

1987年:耶路撒冷(Jerusalem)

  该病毒以其首次发现地命名,是第一个在全球传播的破坏性病毒。这种病毒会感染运行DOS操作系统的电脑。只要某月的13日恰好是星期五,病毒就会删除受感染电脑内的某些程序。

1992年: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根据编写者的意图,该病毒的激活日期为3月6日,即画家米开朗基罗的生日。该病毒被发现后,在安全专家中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恐慌。他们警告说,数以百万计的电脑将在病毒激活日瘫痪。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忧言过其实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钓鱼(Phishing)

  “网络钓鱼”是指黑客伪装成可信赖的来源,搜集用户保密信息的行为。这种行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出现。这种策略颇具突破性,因为它不必依赖恶意软件,而是利用电脑用户容易上当的特点来收集他们的信用卡号码和密码等信息。

1999年至2001年:梅丽莎(Melissa)、爱虫(I Love You)、安娜·库尔尼科娃病毒(Anna Kournikova)

  这些病毒通过诱使收信人打开电子邮件的附件──一份Word文档、一个链接或一张图片──的方式扩散到了全球数百万台电脑中。这类附件包含的恶意程序会使受感染的电脑向联系人名单中的电子邮件地址继续发送病毒邮件。

2001年:红色代码(Code Red)

  这种病毒专门感染网络服务器,受感染的服务器上的网站的首页会显示这样一条信息:Hacked by the Chinese(被中国人黑了)。该病毒还利用受感染的服务器向白宫网站发送大量信息,试图使其因访问量过大而瘫痪,不过这次攻击很容易就被击退了。

2004年:震荡波(Sasser)

  这是首款能够令没有联网的电脑也受到波及的互联网蠕虫病毒,或称自我复制病毒。它通过互联网而非邮件传播,感染了逾一百万台电脑的系统,并导致了不少飞机航班取消和卫星通讯中断事件。当时,全球许多企业都被迫暂停使用被感染的电脑。

2005年:麦涛(MyTob)

  互联网安全企业美国飞塔公司(Fortinet)安全响应团队资深经理古伊劳米·洛维特(Guillaume Lovet)称,这种蠕虫病毒是恶意软件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麦涛通过群发邮件传播,创建了一个由被感染电脑组成的“僵尸网络”(botnet),用于散布垃圾信息、安装间谍软件或发动钓鱼攻击。尽管僵尸网络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麦涛却是首款将僵尸网络与邮件群发工具结合起来的病毒,为黑客打造了借助恶意软件牟利的平台,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恶意事件了。

2010年:震网(Stuxnet)

  这种复杂的电脑蠕虫病毒是恶意软件成为网络武器的一个例子。该病毒最初通过USB设备传播,然后攻击被感染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专门影响特定工业控制系统的运行。尽管目前尚无结论,但安全研究人员搜集的证据强有力地表明,震网的攻击目标是伊朗核项目的铀浓缩离心机

  • 华军行数据恢复 - 最新图文资讯
  • 最新资讯导读
  • 推荐内容
  • 热点内容
CopyRight2014-2016 华军数据恢复中心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7254号-4 成功案例 | 华军资讯 | 技术专题 | RSS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