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存储是企业的一大难题,所有围绕存储和管理存储努力的目标是如何使存储管理自动化,从而减少人工操作。虚拟存储正是针对这一目标的技术,同时根据客户环境设定自动管理规则、并赋予系统智能化的决策功能,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虚拟技术的一部分。
SAN环境下实施的虚拟存储对减轻存储管理的工作有以下几个贡献:
服务器不必关心后端的物理设备,也不会因为物理设备发生任何变化而受影响。
管理员可以通过GUI(图形用户界面)或类似界面让很多服务器共享后端的存储池,因而提高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它可以将多种设备上比较小的存储容量集合起来,虚拟成一个大的磁盘,提高存储容量的使用率。
可以说,上面提到的某些贡献并不是虚拟,而是抽象的概念或模拟虚拟,或者是二者的结合。但是,本文并不是要探讨虚拟的词义,而是要探讨各种推出的虚拟技术,帮助客户作出明智的选择。
对虚拟的认识有几个基本观点:
虚拟存储的目的是集中存储资源,更好管理存储。
从应用到数据端都可以实施虚拟存储,也即主机、网络和存储设备三个端都可实施虚拟存储。
每个端点实施的虚拟都有独特的益处。
“什么”和“哪里”
“什么”是指虚拟的对象。“哪里”是指虚拟实施的地方。因为虚拟存储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管理存储资源,“什么”也就是磁带和磁盘。大多数厂商近期推出的虚拟存储架构是专为存储网络设计的,所以“哪里”也就是服务器、网络或存储设备。但是,在“什么”和“哪里”之上,还有一个层次的虚拟,叫做“控制范围”。举例说,如果虚拟软件实施在服务器端,那么服务器看到的存储是逻辑或虚拟镜像,实际存储并不在服务器端。所以,“控制范围”是虚拟实施地方的延伸,在实施平台以外。
根据厂商的特性,一般可以知道实施虚拟的地方。例如,服务器厂商会在服务器端实施虚拟。同样,软件厂商会在服务器平台实施虚拟。这些虚拟的实施都是通过服务器端将镜像映射到外围存储设备上,除了分配数据外,对外围存储设备没有任何控制。网络厂商会在网络设备端实施虚拟,通过网络将逻辑镜像映射到外围存储设备,除了分配数据外,对外围存储设备没有任何控制。网络端实施虚拟具有其合理性,因为它的实施既不是在服务器端,也不是在存储设备端,而是介于两个环境之间,可能是最“开放”的虚拟实施环境,最有可能支持任何服务器、任何操作系统、任何应用、任何存储设备。也许,在网络中实施虚拟存储最主要的原因是虚拟实施在所有数据传输的路径中。
另一个实施虚拟的地方是存储设备本身。这种虚拟一般是存储厂商实施的,但是很可能使用厂商独家的存储产品。为避免这种不兼容性,厂商也许会和服务器、软件或网络厂商进行合作。但是有趣的是,这种虚拟实施既不是“什么”,也不是“哪里”,而是“控制范围”。
当虚拟存储实施在设备端时,逻辑(虚拟)环境和物理设备可同时在一个“控制范围”中。目前有两种设备端的虚拟存储,既虚拟磁盘和虚拟磁带。囊括逻辑(虚拟)设备和物理设备的“控制范围”的益处在于:虚拟磁盘高度有效使用磁盘容量;虚拟磁带高度有效使用磁带介质。
传统的企业磁盘系统使用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只有80%的容量分配给文档和数据,而为满足增长需求,20%的容量永不分配、被保留起来。分配给文档容量的20%到30%也会被浪费掉,因为某些文档并不增长,预留的容量永远不会被使用。也就是说,40%到50%的磁盘容量从没被利用起来。很多存储硬件和软件厂商为灾难备份做实时拷贝,需要双倍的容量满足应用操作。虚拟磁盘解决了这种容量使用率的浪费。
虚拟磁带的推出主要是为了提高磁带介质的容量使用率,但是虚拟磁带更大的益处在于提高了系统应用的性能表现,还通过使用现有的磁带库和磁带机将人工操作变成100%自动磁带操作。仅后面一点就足以使UNIX和NT环境下的客户考虑实施虚拟磁带。